连粕又一次冲4000,基差持续缩小,下游该怎么办?发表时间:2023-11-02 16:12 前 言 续接昨日文章《11月现货在4000元关口何去何从?》:当前现货已回落至4000元整数大关附近,而时间进入11月,进口大豆将逐渐集中到港,此种形势下,油厂和贸易商们在4000元整数关口将会有何种表现?油厂又能否挺价成功? 美豆方面,隔夜主力合约美豆01涨6.5美分收于1317美分/蒲,整体仍在1300美分/蒲整数附近徘徊。与此同时,国内连盘上却进行着激烈的比拼。据监测,今日连粕M2401又一次开盘即增仓上涨,截至发文增仓3.6万余手,收于3997元/吨直逼4000整数关口。 回顾8月下旬时,连粕M2401持仓量一度达到180多万手,其背后是主力多头和空头的剧烈博弈;两个多月过去,当前盘面上仍有140万手持仓,金融资本囿于前期巨大的持仓想要变现,只有借拉涨连粕才能变现撤离,而油厂面临11月美豆到港,或需要相对高位进行套保,多空双方增仓对峙。 据市场消息,昨日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非常低迷,仅成交些许现货。今日截至发文,沿海主流现货市场报价普遍小调,涨幅在20-40元不等,整体体位于4200-4000元/吨价格区间。 伴随着近两个月的现货下跌、连粕偏强,市场下游正面临着基差缩小的问题。据“豆粕人”(微信公众号:豆粕人)连续监测,此前市场大量成交的10-1月在M2401合约上的基差合同,主要集中在300-400,500-600两个价位区间,8月底沿海主流现货基差整体在800-900元/吨区间,经过两个月的持续走缩,沿海主流现货基差已经整体缩至200-100元/吨区间上下,个别地区基差甚至已不足100元。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,运作基差合同,在购买前不仅需要考量基差这个变量,连粕的变动也是一项重点。我们所面对的市场主体除产业链中游的油厂,还有国内外资本,他们作为产业链的中上游和基差售卖方,是游戏的设定和率先出招者,而下游企业在接手基差合同时,通常是明牌入局,结局或许早就已经被设定好了。 而对于基差模式,很多企业可谓又爱又恨,不少人觉得“买了就跌,不买就涨;没点价涨了,点了价又跌了”。这是因为,我们还是更看重衡量价格和价值偏向,它一面是带给我们提前锁定货源和利润空间的机会,而另一面却是产业链上各层级之间对利润的残酷争夺。 所以,衡量基差大小,采购基差仅是一个开端,后面还有点价、洗缩、风控等好几个环节要走,哪个环节跟不上,都可能影响结果不是那么 称心!企业想要破这个局,提高运作胜算,首先是能看懂顶层布局和他的收割逻辑,再就是打造自己的一套应对思路和流程。
文章分类:
市场形势
|